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山天都峰怪石有哪些,黄山奇石的怪石资料简介

2023-04-06 17:08:28 互联网 未知


黄山天都峰

    黄山天都峰

地理位置

黄山天都峰,位于黄山风景区前山,北与玉屏峰相邻,东与云谷寺钵盂峰相连。南近青鸾峰(立马峰),西近老人峰。天都峰海拔1810米,在黄山名峰中,海拔高度排在莲花峰、光明顶、炼丹峰和石门峰之后,仅排名第五。但天都峰的辨识度和知名度,在黄山群峰中,应该排在第一位。巍峨的天都峰,你在黄山风景区的各个角度都能看见他伟岸的身影。

甚至在景区之外,天都峰极顶也时常露出一角,俯视着芸芸众生。 

名称由来

天都峰,健骨竦桀,卓立天表。站在玉屏楼小广场,天都峰金字塔一样的伟岸身躯,拔地摩天,让人震撼不已。 天都峰也不仅仅是绝对海拔高,相对海拔高度,在黄山三大名峰中绝对排第一。光明顶从白云宾馆只需要爬500米,500级左右的缓坡台阶就登顶了。莲花峰,即便上从玉屏新道最难爬的南坡上,也只有1000米。

天都峰就不一样了。天都峰南坡,从半山寺攀登有2500米之遥,而且步道陡峭,局部达到80度。天都峰北坡,老道口,一起步就是如瀑布一样的直上直下的700级台阶,看看都腿颤。从天都峰老游步道道上,还会经过鲫鱼背。很多恐高者的噩梦所在。

古人视天都峰为仙人都会,故名。

登天都第一人

唐代岛云和尚是文字记载的成功登临天都极顶第一人。

天都磴道

老道口上的步道叫天都磴道。从天都峰脚,沿峰壁危岩直上;经“天上玉屏”,翻鲫鱼背,过天都石室,到天都极顶。磴道十分险要,宛如一条悬梯,故俗有“天梯”之名。天都磴道全长650米,高差300米。磴道坡度大都在50--60度;鲫鱼背处,竟达80--90度。民国二十三年(1934)开始修筑天都磴道,费时四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方通过鲫鱼背至峰顶。磴道有石级1500多级,石栏194根,铁链600米。1984年,天都磴道又开凿加宽。

     天都磴道

天都新道

从半山寺上行,老人峰对面,沿天都峰峰壁新修了一条磴道。磴道穿“三姑洞”和”通天线”,沿峰壁危岩,时隐时现。天都新道由黄山风景区园林局1982年组织勘探施工。30余名浙江石工,苦干2年,于1984年6月修成。路长1000米,高差450米,宽0.5米至1米。沿途设有石栏,形如石槽,人行其中,险而不危。

时国民政府黄山开发委员会,建天都峰登峰游步道,从天都峰与玉屏峰之间的山凹直上天际,被称为天梯,有台阶1564级。1983年,黄山风景区半山寺上100米的位置,天都峰峰腰开辟登天都新道。

天都峰怪石列表 天都峰新道口到老道口之间步道上的怪石 镜子石

在天都峰脚步道龙蟠坡左手有一石矗立,平整光滑如镜,俗称“镜子石”。相传清代名妓董小宛游黄山时,曾在石前梳妆画眉,然后移步迈入天门坎。

姐妹放羊

沿龙蟠坡登黄海矼,来到横云石,只见莲蕊峰与圣泉峰相接处,有两石并列,形如姐妹。石前一片矮脚古松,宛如羊群。松石搭配,构成“姐妹放羊”奇景。

横云石

爬完龙蟠坡,有一块巨石横在前面,挡住前往天门坎的去路,此即横云石(路左手为黄海矼,往右有道绕石而上)。据《黄山指南》载,太史孙晋在石上刻有“横云”二字。现“横云”二字上部仍依稀可见。

五老上天都  

在黄海矼至天门坎的磴道上,回望“金鸡叫天门”,“金鸡”已然不见,变成五个长袍老翁,正顺着山脊,踩着乱石,伛偻提携,向天都峰攀登。其中最前面那个老翁手中还似拄着拐杖,正回头给同伴鼓劲。今有旅游谚语:“要问天都有多高,五老千年半山腰”。

兔儿望月

上天门坎,可见右手峭壁上有巧石如玉兔,仰头朝天,俗称“兔儿望月”。

龟鱼石  

下天门坎,前行约数十步,可见左手山坞中有一巨石,似乌龟和鱼拥抱在一起,俗称“龟鱼石”。右手石壁上有青石雕刻的“龟鱼石”三字。

老虎下山  

由龟鱼石前行,至比较开阔转弯处,向右上方玉屏磴道山坡遥望,可见磴道铁栏处有两个怪石,恰似一只下山猛虎,正奋力捕捉一只野猪。

伍员问卜  

在龟鱼石前方较开阔处,隔着玉屏索道缆车线向莲花峰与莲蕊峰脚遥望,见有二块巨石一高一低,相对而坐,好像一阴阳先生正在给人占卜,人称“伍员问卜”。

天都磴道,即天都峰老道口到天都极顶之间步道上的怪石 童子拜观音  

天都老道口仰望,可见右手耕云峰下有一石耸立,上下尖细,中间粗大,亭亭玉立,酷似仕女,左手天都峰脚又有一石,恰似跪地下拜的童子,两石结合,构成“童子拜观音”的神话图景。《黄山指南》载:“在云巢洞口下,东视,尤为楚楚。”此外,松谷庵上方,有两石对峙,大者若合掌趺坐,小者若鞠躬下拜,亦称“童子拜观音”。

天上玉屏 

在天都峰“天梯”顶部,石如屏风,故名。

天桥  

位于鲫鱼背下方,石从中裂,人无法渡过。民国时架条石连接,因高在天都峰上,故名“天桥”。此处可望北海景区“仙人飘海”和“羊子过江”等景点。

鲫鱼背  

在天都峰上。过天桥,有一石矼,长10余米,宽仅1米,如鲫鱼之背,两侧万丈深渊,深邃莫测。今人黎光祖有诗曰:“东瀛有鲫鱼,随浪上天都。浪退鱼忘返,供人背上游。”从成因上分析,鲫鱼背系由冰川刨蚀而成。

金牛饮水  

从天都峰回望玉屏楼,楼前青狮石宛如一条金牛,正引颈啜饮天池之水。

仙桃石  

过鲫鱼背,穿过第一个石洞,回头可见洞顶上有三个圆石相垒,恰似一盘蟠桃。从石缝中长出的松树,形同叶柄和桃叶,人们故称其为“仙桃石”。此处石洞被便称为“仙桃洞”。实际上,石和洞均是由花岗岩经过球状风化作用而形成。

天都极顶  

天都峰顶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逾数十丈,顶壁而起。登上绝顶,极目远眺,“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明徐霞客《游黄山日记(后)》)。

天都极顶经南坡到半山寺之间步道上的怪石 跳板石  

由天都峰极顶沿天都新道下行,右手“万仞壁”上空有一巨石横出岩壁,形似游泳馆内高空跳台向外伸出的跳板。

步钟梯  

沿天都新道下行,不远处有一陡峭石壁。当初施工时,为方便游人看清对面的钵盂峰,黄山石工在石壁上砌槽子,直上直下并在中间设观景台,孰不知当槽子内复式台阶掘好时,人行其中,稍用力跺脚,即会发出咚咚之声,石工们便称之为步钟梯。

烟浪屏  

站在步钟梯中间的观景台前看,对面佛掌峰、钵盂峰、紫石峰三峰相连,只见有一纯石无土的石矼形似堤坝状若屏风。当雾笼群峰,南风劲吹之际,屏障两边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景象:云谷寺方向烟云滚滚,雾浪滔滔;天都峰和青鸾峰之间,则天蓝如洗,万里无云。由于庞大的怪石起到了遮烟挡浪的作用,故称烟浪屏。

万仞壁  

位于天都峰顶跳板石下方,因陡峭森严,如刀削斧劈,刻削万仞而名。在天都新道中段一步桥处仰视,最为惊心动魂。

天地一线  

由万仞壁下行转弯,路突入两壁相夹处。壁高30米,夹缝总长80米,游客上下均需侧身而行。人在其中,仰天望地,仅有一线,故名。

二僧朝天都  

在天都新道下段向耕云峰方向遥望,可见两块巨石,酷似两个穿着袈裟的和尚,一前一后,面向天都,作揖拜状,故名二僧朝天都。因对面山脊上有一圆形天然巨石,恰似弥勒佛,席地而坐,胸腹袒露,笑容可掬。一石在上二石在下,故又名“双僧拜佛”。

试胆石  

从天都新道口,跨越步汀桥上行约数十米,即来到一块巨大的石壁前。石壁右手有株奇松贴壁生长,左手巨石上伸下陷,恰似老虎张开大口作吃人状,新道就从这老虎口中经过,且狭窄难行,过此磴道后路越来越险。故被称之为试胆石,亦名老虎嘴。

海豹爬壁  

在试胆石向天都与耕云峰结合处遥望,可看到一石酷似海豹,正昂首用力向石壁爬行。此外,在松谷庵二道亭下,东侧崖壁上有石似海豹,亦称海豹爬壁。

天都峰大火

1972年,游客在天都峰游步道上抽烟引起山火,把天都峰面向半山寺的整面山坡的黄山松和杜鹃全部烧毁。现天都峰新老登山口都立有戒碑,记述当年火灾情形。

开放时间

天都峰与莲花峰轮流开放。天都峰下一个开放轮次是2023年开始。

历史文化传承 

黄山作为在唐朝就为世人所熟知的一座名山,尽管交通不便,但也有很多名人雅士,不怕山高路远,到访黄山,为其吟诗作赋,其中为天都峰赋诗很多。

《登天都峰》 

唐  释岛云

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

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

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

何青《天都峰》

何青

斧凿何年辟?  巍然冠此山。

更无峰比峻,岂有路能攀。

向背三州外,阴晴一瞬间。

轩皇长不返,终古石苔斑。

这是写天都峰的诗歌中抱一最喜欢的一首。

天都峰的雄伟壮丽,黄山群峰,没有可与之比肩者,尽管它的高度只居黄山峰高程第五位 (1810米)。诗歌中描写的天都峰山势陡峭,古诗时候游人只能仰观或远眺,能登上峰顶的屈指可数。1937年当时的民国政府开发黄山,在与玉屏峰相对的天都峰西侧修建了登山梯道。1983年,黄山风景区又于天都峰东南侧修筑天都新道。现在登天都峰已不像先前那样“难于上青天”了。

天都峰“斧凿何年辟?”,恐怕谁也不能作出明确的回答,也许亿万年前吧。“巍然冠此山”最能表达天都峰的神韵,巍然高耸的天都峰唯赖鬼斧神工,成为黄山诸峰之冠。“轩皇”即黄帝,黄帝姓轩辕,又是古之帝王,故称。

黄帝在黄山炼丹480年,终成服丹之后羽化成仙,这一古老的传说,是黄山名字的由来,也是黄山文化遗产的核心和原点。今天我们游览黄山,与这一古老传说相关的文化遗产遗存甚多。 

但其实,尽管轩皇已经仙去不返,黄山并没有苔藓斑斑,反而游人摩肩接踵了。 

吟游黄山的诗歌还有很多,抱一为大家摘来几首:

第一首,董必武,黄山温泉人字瀑下的别墅门额的刻字,听涛居即为董必武所题。

1,《由汤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

 作者: 董必武

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

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

倏忽阴晴异,逡巡起伏迁。

云腾致雨气,水泻在山泉。

偃蹇非松意,因人委婉传。

第二首,刘海粟,著名画家,十上黄山,最后一次已经88岁高龄!

2,《画天都峰自题》

年代: 作者: 刘海粟

九上黄山绝顶人,纵横古今感微尘。

笑煞天都峰巅客,人间咫尺数烟云。

3,《次韵公显宫教实见天都峰》

年代: 宋 作者: 李弥逊

孤峰突兀现青虚,喜若羁人望故都。

神马已驰身尚远,却疑真有二文殊。

4,《天都峰》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维帝有下都,作镇此南国。

孤撑紫玉楼,横绝太霄碧。

晶荧砂窦红,夭矫泉绅白。

晴云无尽藏,竟日袅幽石。

诸峰三十五,离立侍傍侧。

会稽眇小哉,请议职方籍。

5,《游黄山》

年代: 宋 作者: 石应孙

山川形胜雄江东,九华辉映天都峰。

传闻早已汤胸臆,恨不插翼长相从。

朅来随牒官秋浦,城郭奔驰厌尘土。

絜家捧檄过临城,偷闲两作烟霞主。

黄山登鉴原无由。何期易地太平游。

清池轩害日舒丽,突兀楼观撑深幽。

凭高徙倚敞心目,绝壁半天横碧玉。

回溪千里指顾间,螺髻分明三十六。

壮怀高向紫霄悬,俯视培楼真一拳。

古今秀色餐不尽,笔端收拾生去烟。

萍踪倘未逐流水,古刹相望二三里。

暇时风月得交游,鸥鹭同眠勿惊起。

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