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什么是旅游环境容量,它的意义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023-03-20 16:35:48 互联网 未知

什么是旅游环境容量,它的意义是什么

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指对一个旅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旅游业对区内环境的影响等。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娱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简单举例:比如到新疆去看天山、湖泊、戈壁滩大沙漠,品尝哈密瓜、葡萄,吃烤全羊;到内蒙去看大草原,品马奶酒、参加“那达慕”盛会;到广西桂林去欣赏喀斯特地貌;到长白山去观赏“五大连池”等等。这些都属于旅游地理学内涵意义。

什么是景区环境容量

指某一旅游地域单元(如旅游区、游览区、旅游点等)在不破坏生态平衡,达到风景区环境质量要求,并能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时风景区所容纳的游客量。

我国景区环境容量状况及解决超载的方法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风景资源大国,也是一个发展之中的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高速
增长,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旅游业正在成为支柱产业,其发展潜力与速度引人
瞩目。旅游,作为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对风景区的社会、经济、
环境产生着越来越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自然保护”已成为强大的国际性运
动,“可持续发展”已被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风景
区的开发利用面临前所未有的需求,风景资源的保护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
挑战。如何科学地确定风景区的旅游规模,从而为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如何保证风景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容量的确定是一个
极其关键的问题。目前在我国还缺乏对环境容量本质含义的理解与考察,定义狭
窄,计算方法陈旧,缺乏科学依据,不能适应风景区规划建设的飞速发展。国际
上虽有一些相关研究,但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将其消化运用到中国风景区的规划理
论之中,同样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二、环境容量一般概念综述
环境容量(Carry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是一个从生态学中发展起
来的概念。与它相近的一个概念是环境承受力(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也可称为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Load Capacity),环境忍耐力(Env
ironmental Tolerance)。1838年,比利时数学生物学家P.E.弗胡斯特
从马尔萨斯的生物总数增长率出发,认为生物种群在环境中可以利用的食物量有
一个最大值,相应地动物种群的增长也有一个极限值,种群增长越接近这个极限
值,增长速度越慢,直到停止增长。这个极限值在生态学中被定义为“环境容量
”。1920年,美国两位学者将这一概念应用到人口研究中,得到了逻辑斯谛
方程。〔①〕1972年,米都斯(D. H.Meadows)等人受罗马俱乐部〔②〕的
委托,完成了《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of Growth》)这一著名报告,研
究了人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实质内容乃是关于现代人类发展的罗
辑斯谛动态过程及环境容量问题。“增长的极限”正是“环境容量”的基本含义。
1968年,日本学者首先将“环境容量”的概念借用到环境保护科学中来,提
出在环境保护领域,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状态不受危害前提下,某
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负荷量。”〔③〕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环境容量是指“某一地区的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
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
上的限值。”〔④〕著名景观建筑家学约翰?奥姆斯?西蒙(John Ormsbee Sim
onds)主要是从土地―水的角度阐述环境容量概念的。他说:“环境容量是在给
定时间,在不耗尽资源和使自然生态系统崩溃的前提下,水和土地所能承受的人
口数或人类活动的水平。”〔⑤〕旅游学有和旅游管理学家也将环境容量的概念
引用到他们的领域,提出了游憩容量的概念(Recreation Carrying Capacity)。
(里蒙)(Lime)和斯坦基 (Stankey)认为:游憩容量是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
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旅游者使用,而不会破坏环境或影响游客游憩体验的开发强度。
从以上对环境容量概念缘起和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对环境容量的定义中,可
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环境容量是反映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其实质
在于保证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即经济的增长不
能以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质量的下降以及使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为
代价。
2.环境容量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在1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
已将它从单一的生态学领域借用到很多相关领域,如环境保护、人口问题、土地
利用、旅游管理等。各个学科在坚持环境容量的基本含义,即“增长的极限”的
同时,也对它在不同角度和层次进行了引伸,使环境容量的概念能够在本学科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强调的是,环境容量的概念仍在发展之中,如我国目前针
对三峡水库的建设提出了移民环境容量的新理论,为三峡水库百万移民工程的顺
利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可见环境容量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概念,日益得到广泛
和深入的运用。
3.目前绝大多数关于环境容量的研究还局限在狭义的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
方面。随着人类对“环境”概念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应该扩大环境容量中“环境
”的外延,使其不仅包括自然环境,同时也包括社会环境、人工环境与经济环境。
4.环境容量是一极限值,它可以是某一给定范围发展规模的极限值,如种
群数目、人口数目、污染物的重量、移民数等,也可以是单位面积强度的极限值,
如污染物的浓度等,还可以是发展速度的极限值,如人口年允许增长率、游客年
允许增长率等。
三、给风景风环境容量下定义
我国传统的风景区“环境容量”计算主要有“面积容量法”“线路容量法”
和“卡口容量法”等三种估算方法估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所取得的环境容量数
值基本是反映“游览空间”(包括面空间与线空间)对游客的承载能力,即是“
空间环境容量”。“空间容量”是风景区环境容量的一个组成方面,但它不是风
景区环境容量的全部。如果将“空间环境容量”等同于风景区环境容量,那么生
态环境、资源环境与社会环境对游客的承载能力就不能得到全面反映,结果是不
真实的环境容量数值在指导风景区规划、建设、管理时,会对这些实践过程产生
误导从而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个优美的海岛风
景区远离大陆,其面积为50km〔2〕,可游览的景区面积为20km〔2〕,
根据面积容量法,假定1000m〔2〕/游客,则计算出风景区的环境容量为
2万游客。该岛与大陆的联系,目前只能通过每天一班的海轮,海轮可载客50
00人,同时可载供3000名游客一日所需的淡水与食物,海岛本身的淡水与
食物仅够当地居民日常基本使用。海岛生态系统每天可净化2000名游客的旅
游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垃圾,超过这个数字,海岛的环境容量到底该
是多少呢?是2万人,还是5000人?是3000人,还是2000人?如果
按2万人的指标做为海岛规划的主要依据,其后果是可以预见的。因此,有必要
给风景区环境容量下一个较为全面和准确的定义。
参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近年风景区规划实践,笔者认为:在可持
续发展的前提下,风景区在某一段时间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所
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强度、速度上各极限值的最小值即为该段风
景区在该时间内的环境容量。
这个定义有以下几个特点:
(附图 {图})
1.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是因为“可持续发展”是近年关于人
口资源、环境领域的最新成果,它包含了“保护”与“发展”双重含义,是在“
保护基础上的发展。”同时,它也最简明地概括了“不耗尽资源”、“不使自然
生态系统崩溃”、“不危害人类生存”、“维持一定旅游水准”等环境容量的基
本前提。对于“可持续发展”,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加以认识。在时间上
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当代人的旅游活动不对后代人的旅游活动造成危害”,
第二指“本时期的旅游活动不对后时期的旅游活动造成危害”。在空间上也有两
层含义:水平空间上是指“本风景区的发展不对周围地区的发展造成危害”,垂
直空间上是指“旅游部门的发展不对其它部门(例如环境保护、宗教民族事务等
)造成危害”。
2.将环境容量中“环境”的外延从单纯的空间环境扩展到自然环境、人工
环境与社会环境领域,使其更真实地反映上述风景区整体环境状况对旅游开发的
限制作用,从而为风景区的规划设计建立科学可靠的依据。
3.将单一的规模指标护展到规模、强度与速度三种指标,使环境容量在指
导风景区规划、建设、管理上更具深度与灵活性。规模指标(如游客日容量,游
客年容量等)主要在风景区总体规划中发挥使用,强度指标主要在风景区详细规
划中起作用,速度指标(如年游客允许增长容量)则在总体规划与建设管理中发
挥作用。
4.将环境容量与“时间段”对应起来,强调环境容量的动态性与可变性,
为潜在环境容量的研究埋下伏笔。
四、建立风景区环境容量概念体系
风景区环境容量概念体系是由自然环境容量、人工环境容量与社会环境承载
力三部分构成的。其中每一大类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详见风景区环境容量概念
体系一览表。
上述各类环境容量中,设施容量可通过投资的增加而扩大,空间环境容量可
通过提高空间利用水平而增大。因此在规划阶段,尤其是风景区总体规划阶段应
主要考虑自然环境容量和社会环境承载力的限制与影响。
五、结束语
环境容量研究是人聚环境可持续发展,包括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一个
重要课题。环境容量本身是一个层次很多,影响因素很多,且各因素之间关系复
杂的系统性问题,因此对于风景区环境容量的研究,尤其是如何将风景区环境容
量的概念应用到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实践之中,是一项难度很大,意义很
大,工作量很大的工作。
` 旅游业内论坛

旅游环境容量计算中的人均游览面积取值怎么算

计算方法
风景区的环境容量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所拥有的景观资源对游人的容纳量。这种容纳量对一个风景区来说是固有的,容纳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风景区具有多大的景观内涵,是否具有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容量的估算方法可分为面积容量法、游线容量法、生态容量法及卡口容量法等。
1、面积容量法
面积容量法与风景资源类型、风景资源界面的大小、风景资源内涵以及地形地貌相关。范围越大、风景资源内涵越丰富、地形地貌越有利于开发,则风景容量越大,反之就越小。风景容量是一个风景区所能达到的最大的环境容量,是不可变的,可以用技术参数来估算。该方法适用于地势较平坦的前区即综合配套区及河滩地带。
计算公式:C = A/a
(C—游览区合理环境容量 A—景区可游面积,除去湿地和周边保护地 a—每人适当游览面积)
可游面积(公顷)=总面积(公顷)×可游比例30%
环境容量(人)=可游面积(公顷)/人均适当游览面积(米²/人)
2、游线容量法
游线容量法与风景区的道路性质、长度、宽度有关。该方法适合于地势较陡、成线性布局的景点。
计算公式:N = H/A
(N—合理容量 H—游线长度 A—人均游线面积)
线路推算法中区域游人容量取人均单位规模指数5—10米²/人。
3、生态容量法
生态容量法是规划人员在合理地考虑保护风景资源的情况下,用生态压力指标,制定出的容量。生态容量法的估算受景区本身的地域环境、风景资源内涵,生态指标、规划管理部门对保护景区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生态压力表示景区在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所允许的最高游人量。规划中取生态压力指标为1.0— 2.0人/公顷。
计算公式:O = S × d
(O—生态容量 S—景区可直接游览面积 d—生态压力指标)
景区可直接游览面积=景区的总面积 × 50%—70%
(4)卡口容量法
卡口容量法的估算,是在风景区规划完成,游览方式和游路组织确定后进行的。卡口容量法受风景区的地形地貌,游览方式、游览组织、交通运输工具等的影响,单位以“人次/单位时间”表示。

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方法有哪些

第一种参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一些规定及相关的研究文献,同时根据分区的不同要求,对不同分区按照不同标准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规划区环境容量预测
分区类型
面积(ha)
容量参考值(m2/人)
容量参考依据
日容量
核心保护区
0
禁止游客进入
0
限制游览区

2500
参照阔叶林地要求,按照2500m2/人标准计算
一般游览区

500
参照疏林草地公园的标准,按照500m2/人标准计算
村镇建设区

300
参照城镇公园标准,按照300m2/人标准计算
外围缓冲区

——
——
——
总计



  公园的日环境容量为 (人次),如果按照一年300日计算,
则公园的年环境容量为 万人次。
第二种
采取面积法进行计算。
C=A×D/a (面积法)
其中C表示日环境容量(人次),A表示可游览面积(平方米),a表示每位游人应占有合理游览面积(平方米),D表示周转率=景区开放时间(小时)/游览所需时间(小时)。

旅游资源“三三六”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

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体系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评价体系。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