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为什么超音速会产生音爆 导弹发射的原理

2023-07-03 12:56:07 互联网 未知

为什么超音速会产生音爆?

类似于水上行船后面的锥形波浪显得很明显,是因为多个原本是圆形的水波圈汇集到一起形成锥形,并在锥形区域因多个水波圈叠加在一起而振动强烈。在空气中,超音速时,前后不同时刻发出的渐次增大的声波圈因声源快速移动而被“拖成”锥形,在此区域多个声波圈密集叠加,使得空气密度、压强等变化剧烈——极大的声音——音爆。 http://baike.baidu.com/view/311147.htm http://phy.fjsdfz.org/PhyLab/shenghuo/200901/418.html

导弹发射的原理

导弹在截获目标并满足其它发射条件后被发射,脱离载机,火箭发动机工作一定时间便停止,导弹进入惯性飞行段。在飞行过程中,制导系统不断测量、计算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由偏差形成控制信号,使舵机工作,操纵舵面偏转,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当导弹接近目标符合引信工作条件时,引信引爆战斗部,毁伤目标。导弹的制导方式不同,控制信号的形成方式也有所不同。红外寻的制导是把探测到的目标热辐射变换成电信号,经放大,选频与基准相位信号比较,得到误差信号,形成控制指令。雷达寻的制导是导弹上的雷达接收目标回波信号,进行计算判断,形成控制信号。这种制导根据雷达发射机的所在位置不同分为主动、半主动两种。主动式的雷达发射机装在导弹上,半主动式的雷达发射机装在载机上。复合制导有两种以上的制导装置,弹道初始段一般采用程序控制或惯性制导等,中段为半主动雷达制导,末段为主动雷达制导。

苏联AA-7空空导弹采用了什么原理?

1973年,“三角旗”导弹设计局推出了P-23(西方国家称之为AA-7“尖顶”)中程空-空导弹。这种导弹后来发展了两种改型:装有红外寻的制导系统的P-23T和装有半自主式雷达寻的制导系统的P-23P。P-23P导弹的雷达寻的制导系统是在用脉冲方法对信息进行累计-等差处理基础上,采用多普勒截获原理。
P-23P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俄罗斯在中程空-空导弹方面超过了西方。1978年以后,英国才迟迟推出装有单脉冲雷达寻的制导系统的中程空-空导弹。
随后,“三角旗”导弹设计局在进一步提高P-23导弹功重比和抗干扰能力的基础上又推出了P-24(西方国家仍称之为AA-7“尖顶”)导弹。P-24后来发展了两种改型:装有红外寻的制导系统的P-24T和装有半自主式雷达寻的制导系统的P-24P。
最大射程35km(Р-23Р)
25km(Р-23Т)
25km(Р-24Р)
35km(Р-24Т)
最小射程4000m
最大速度M2
制导系统无线电指令中制导和半主动雷达末制导(Р-23Р/24Р)
无线电指令中制导和被动红外末制导(Р-23Т/24Т)
引信主动雷达引信和主动激光引信(Р-40Р/РД、Р-40Т/ТД)
战斗部高爆炸药,重25kg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重223kg(Р-23Р)
217kg(Р-23Т)
250kg(Р-24Р)
248km(Р-24Т)
弹长4.46m(Р-23Р)
4.18m((Р-23Т)
4.8m(Р-24Р/Т)
弹径200mm(Р-23Р/Т)
230mm(Р-24Р/Т)
翼展1000mm(Р-23Р/Т)
972mm(Р-24Р)
1000mm(Р-24Т)

超音速飞行怎么实现的?

音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高度不同,音速也就不同。在海平面,音速约为1224公里/小时。在航空上,通常用M(即马赫)来表示音速,M=1即为音速的1倍;M=2即为音速的2倍。
当飞机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周围的流动态会发生变化,出现激波或其它效应,会使机身抖动、失控,甚至空中解体,并且还可产生极大的阻力,使以突破M=1的速度。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音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活塞式战斗机在加速俯冲速度达到M=0.9时,就曾强烈感受到了音障,并有的飞机因此而失事。当喷气式飞机出现后,使飞机速度有可能大幅度提高时,能否突破音障就成为航空界注视的一大焦点。英国首先开始对超音速飞机进行研究。迈尔斯公司受官方委托于1943年研制M。52型喷气式飞机,目标是速度达到M=1.6。但由于当时有人在驾驶其它飞机接近音速时失事遇难,官方认为载人的超音速飞行太危险,后来终止了这一计划。
美国于1944年开始了同样研究,它采用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贝尔公司于1945年制造出X—1火箭实验机,C—1的机翼很薄,平直翼型。它需由一架B—29型重型轰炸机挂在机身下带到空中,然后在空中点火,脱离轰炸机单独飞行。1947年10月14日,空军上尉查尔斯·耶格驾驶X—1在12800米的高空飞行速度达到1078公里/小时,M=1.1015,人类首次突破了音障。1953年,试飞员道格拉斯驾驶着 “流星烟火”号飞机,在喷气发动机和火箭的双重推力下,首次以音速2倍以上的速度飞行。这说明,只要突破M=1,就不会再有音障存在。人们通过研究发现,采用向后倾斜的机翼可以延缓或消除音障现象的出现,并减少飞行的阻力,有利于提高飞行速度,所以后来的亚音速和超音速飞机大都采用有向后倾斜角度的后掠翼、三角翼或梯形机翼。

“俱乐部”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射程

3M-14AE对陆攻击导弹长6.2米,重1400千克,射程300千米,战斗部450千克,能有效对付固定目标设施。3M-54AE1设计上与前者相似,但经过了优化,能在水面上5~10米范围内对舰船进行攻击。3M-54AE1能够设计成多达15种飞行路线攻击目标。体积更大、设计更为复杂的3M-54AE导弹重1950千克,采用独特的两级设计,射程有300千米,战斗部重200千克。导弹在飞行末段(大约距舰船20千米)下降并加速到超音速攻击目标。“诺瓦特”设计局称3M-54AE的速度将不低于700米/秒。

超音速是什么?

超音速
音速当然就是指声音的速度,标准速度是在25℃(气温)的海平面测试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在水中或其他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音的速度是每秒 340米,也就是说一小时大约是1220公里左右,换算成英里大约是760哩,超音速当然就是速度高过这个速,比这个速度稍低有人称作亚音速,等于这个速度有人叫穿音速,声音的速度会因为气温的不同或气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都以前面讲的那个速度为准,音速的单位叫马赫(mach),一倍音速叫1马赫,2倍就叫2马赫。

美国超高速导弹试验成功的是几倍音速?

X-51超音速飞行器

51A是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联合主持研制的超燃冲压发动机验证机——乘波者(SED-WR,Scramjet Engine Demonstrator-Waverider)。它由波音公司与普拉特·惠特尼(简称普惠)公司共同开发,由一台JP-7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动,设计飞行马赫数在6~6.5之间。这个计划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发展一种比美国原武器库中任何一种导弹的速度都要快5倍以上,可以在1小时内攻击地球任意位置目标的新武器。2012年8月14日,X-51A第3次试飞,从纽约飞到伦敦将只需不到一个小时。2013年5月1日,第4次试飞成功,以5.1倍音速飞行了约3分半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