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而文化有北欧国家相似的波罗的海三国没用十字旗

2023-06-30 23:55:10 互联网 未知

而文化有北欧国家相似的波罗的海三国没用十字旗?

可能是出于对历史上殖民的反抗和自身宗教信仰不同。


北欧十字旗由来

除芬兰之外,现在的北欧各国的主体居民都属于北日耳曼人。现今的日德兰半岛以及瑞典和挪威的南部海岸是日耳曼人的原乡,日耳曼语言文化正是从这个区域扩散到德国、荷兰、英国等地的。

众所周知,十字是基督教的象征,北欧国家国旗上的十字也正是代表了基督教。但是事实上,北欧国家早期不但不是基督教国家,相反还是基督教的大敌。

相对于扩散到南方的亲戚而言,留在北欧的日耳曼维京人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当基督教的浪潮席卷欧陆,罗马帝国及其周边的蛮族纷纷皈依基督之时,北欧地区的居民仍然信仰他们的原始宗教。

作为印欧人的一支,北欧的原始宗教继承了不少古日耳曼宗教乃至古印欧宗教的特点。在当代,北欧神话经常被用作文学和影视作品的题材,例如好莱坞电影中的雷神索尔(Thor)、他的邪恶弟弟洛基(Loki),《指环王》中的矮人等经典形象均脱胎于北欧神话故事。

在其他的日耳曼民族中,随着基督教的逐渐深入,这类神话的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一般只在日期的名字上有所反映,如英语星期四(Thursday)即为雷神索尔日,而星期五(Friday)则为弗蕾亚(Freyja)日。但在古代北欧,人们笃信神话。因此北欧人以战死沙场为荣,在面对敌人之时,北欧人的勇悍让人不寒而栗。

公元793年6月8日,乘着长船的维京人袭击了位于英格兰北部的林迪斯法恩(Lindisfarne)修道院,自此开启了欧洲历史上所谓“维京时代”。其时欧洲气候进入一个较为温暖的时期,北欧地区人口增加,农地出现短缺状况。为应对这种情况,维京人开始四处出击。

在英格兰,他们占领了大片土地,成立了所谓的“丹麦区”。11世纪的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Cnut)更是一度征服了英格兰,成为全英格兰的国王。而在法国,持续不断的攻击迫使法王和这帮海盗签订条约,将法国西北部地区给予维京领袖Rollo以换取其抵挡其他维京人的攻击。这块土地日后成了所谓的诺曼底地区(Normandy),Norman即为“北方人”的意思。而Rollo的后代成为诺曼底公爵。在东欧,留里克(Rurik)于859年成为诺夫哥罗德的统治者——虽然他声称是诺夫哥罗德邀请他当老大的,但是真实情况只有天知道了。

而走得最远的还是挪威人,874年,来自挪威的殷格·亚纳逊(IngólfrArnarson)在今天的雷克雅未克登陆定居,从此冰岛成为挪威的一部分。这些在冰岛上的挪威人后裔更是胆大包天,在冰岛人红胡子埃里克(EriktheRed)的带领下,他们甚至对格陵兰岛动起了脑筋。

红胡子埃里克在982年由于杀人被放逐,在三年的放逐期,他去了格陵兰岛并考察了格陵兰岛的西南部海岸。当他回到冰岛时,他将这个岛屿命名为绿岛(Greenland)——这听起来可比冰岛(Iceland)动人多了。他的营销策略相当成功,很快大批冰岛居民跟着他去格陵兰闯荡了。他的一个儿子莱夫·埃里克松(LeifErikson)继承了父亲的冒险基因,继续向着远方考察,甚至抵达美洲大陆,并在今天的纽芬兰地区(Newfoundland)建立起居民点,这可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了接近五百年。

至此维京人的脚步西至北美洲,北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中北部,南及西西里岛,东抵东罗马帝国和罗斯,作为文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蛮族,有此战绩殊为不易。

基督教影响下的十字旗

不过海盗们的好日子终究会到头,随着南方欧陆国家实力的增强和气候上的转变,勇敢尚武已经不能使北欧人成为南方国家的梦魇。在中世纪的宗教狂热下,身为异教徒意味着随时受到基督教国家圣战的威胁。成为基督徒则可赢得基督教国家的支持,在内部纷争中获得强大外援。

在强大的现实压力下,北欧的领袖们纷纷皈依基督教。在11-12世纪,丹麦、挪威、瑞典先后皈依基督教。然而异教徒的影响仍然相当大,不但相当多的北欧人信仰传统宗教,就算是名义上的基督徒,往往也保留了大量的异教习俗。

无论如何,新的身份让北欧的国王们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为了表达对于新信仰的忠心,他们身上的好战基因再次发作。在南方国家纷纷组团进行十字军东征时,北欧国家也对北方的异教徒发动了圣战,即所谓的“北方十字军”。

在丹麦、瑞典、德国的攻击下,爱沙尼亚人、普鲁士人、芬兰人等异教徒纷纷被击败并被强行皈依基督。在此过程中,北欧国家也乘机扩张地盘。如经过长期占领,1362年,瑞典正式将现在的芬兰收入囊中。挪威由于偏居一隅,未能参与大规模圣战,但也不断向北方扩展领土,占领了居住着信仰原始宗教的萨米人的地盘。

北欧现有的十字旗的雏形正诞生于这个时代。传说1219年,丹麦对爱沙尼亚进行圣战,战事相当不利,失败基本已经注定。丹麦军对上帝祷告,结果一面红底白十字的旗帜从天而降。受到鼓舞的丹麦士兵士气大作,一鼓作气击败了爱沙尼亚军。

然而这个故事并不特别可信,因为红底白十字旗头一次明确出现已经是14世纪了,而这则故事出现于史料中则更加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丹麦的红底白十字旗确实反映了基督教的影响,也正是这面旗帜催生出了其他北欧国家的十字旗。


波罗的海三国指的就是位于波罗的海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而波罗的海国家则指的是位于波罗的海区域所有国家。而对于北欧国家来说,一般都将其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而非波罗的海国家。 波罗的海三国,地理上属于东欧,文化上属于北欧,因此一般称为东北欧。三国为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

波罗的海三个民族都是纪元前4000年至2000年迁居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古代新时期时代居民的后裔。他们一部分从东方迁居到欧洲部分,原始渔猎民带来了芬兰语。另一部分来自南方维斯瓦河和第聂伯河流域,古代列托-立陶宛农牧部落在公元前2000年的初期向北迁移。

立陶宛人在13世纪时已处在封建时代,此时形成部族,这些部族主要是散居在涅瓦河流域的几个血缘相近的波罗的海部族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直到19世纪下半叶,立陶宛人才完成了资产阶级民族形成过程。

拉脱维亚人作为部族是在15-16世纪由波罗的海本地的一些部落(库尔什人、泽姆加尔人、谢尔人、拉脱加尔人)形成的。这些部落在5-6世纪时向北推进并逐渐同化了操芬兰语的立维部落以及一部分南方爱沙蒂人。这些部落在反对12世纪末-13世纪初日耳曼骑士入侵波罗的海沿岸的共同斗争中联合起来。拉脱维亚资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大量拉脱维亚人从19世纪起迁住西伯利亚。

爱沙尼亚人是古代波罗的海沿岸芬兰部落的后裔。如拉脱维亚人一样,在反对日尔曼骑士和瑞典人的斗争中形成一个统一的部族。爱沙尼亚的资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末。

罗的海沿岸民族在13-14世纪接受了基督教。立陶宛人和大部分拉脱加尔茨人信奉天主教;大部分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及一部分西立陶宛人为路德派新教徒;一小部分爱沙尼亚人和拉脱维亚人信仰正教。

苏联时期,天主教在立陶宛的影响很大,有资料显示,80%的立陶宛人系天主教徒。在这个领土面积不大的国家里就有6个宗教中心领导着天主教的各个教区:维尔纽斯天主教辖区;维尔卡维什基斯主教辖区;考纳斯主教辖区;凯沙多里斯主教辖区;怕涅韦日斯主教辖区和捷利沙伊主教辖区。

在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信义会影响很大。信义会系遵奉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教义的基督教新教教会,属路德宗。“因信称义”教义即主张人在上帝面前得称为义,全凭信仰耶稣,而不在于履行教会的礼仪、规条和善功。路德宗主要分布在德国北部、北欧各国和美国。

由于在波罗的海三国中,很多人信奉天主教或路德派基督教,因此,宗教问题往往成为该地区人民反对“俄罗斯化”的导火线。较为突出一例即为1972年立陶宛1.7万天主教徒向当时的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发出的备忘录和致联合国当时的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的公开信,备忘录和公开信指责并抗议苏联对立天主教徒的“迫害”。其结果,一方面是来自当局的镇压“加强”,而同时,人民反抗迫害、争取自由的呼声越来越高。6宗教影响在波罗的海三国争取民族独立运动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路德教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期产生于德国,不久传入美国和北欧各国。迄今在挪威、瑞典、丹麦和冰岛等国,路德教均为国教。波罗的海三国,尤其是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与北欧各国的宗教潇源,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三国的民族所向。


波罗的海地区是欧洲最后接受基督教影响的地区。即便是东斯拉夫【4】,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也在988年接受了东正教。而波罗的海地区此时仍处于多神信仰和原始万物有灵信仰中。东正教在东斯拉夫地域,特别是在基辅和诺夫哥罗德的发展引发了罗马大公教会的注意。特别是1054年的东西教会大分裂(East-West Schism),使得天主教世界愈加急迫地想要填补他们与东正教世界之间,双方均未曾染指的基督教“空白”地带。而这一“空白”地带,就是波罗的海地区。于是就有了十二至十三世纪的波罗的海十字军(北方十字军Northern Crusades)。这也成了波罗的海地区成为两大世界边缘的开始。

波罗的海十字军与同时期伊比利亚半岛的再征服运动类似,其本质都是基督教封建领主的军事征服引发的民族扩张行动,在这里就是日耳曼人向东方的殖民扩张。

这一征服行动在波罗的海地区分为三路进姓行,其中中路是丹麦人和德意志宝剑骑士团对利沃尼亚(今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征服。

利沃尼亚地区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诸部落则抵抗的比较激烈。传说中历史最悠久的国旗——丹麦红底白十字旗,就是丹麦国王“胜利者”瓦尔德马二世(Valdemar II of Denmark)率领的丹麦远征军,在今天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所在地,进行征服爱沙尼亚的最关键战斗(Battle of Lyndanisse,1219年)的最激烈之时“从天而降”的。而这面旗帜,日后就成为了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十字旗的样板。战争激烈到能成为神话传说来源,当地人的敌对程度可想而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