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巴黎和会的背景,时间,目的,意义

2023-04-01 10:21:11 互联网 未知

巴黎和会的背景,时间,目的,意义

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会。 [1] 

27个战胜国的代表1000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70人。苏俄没有受到邀请,德国作为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 [1] 

经过激烈的较量和彼此的妥协,6月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 

《凡尔赛和约》的这些条款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真实记录

背景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这件事情改变了全世界命运。当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随即,这两个国家背后的德意志帝国与沙皇俄国宣战,至英德两国宣战后,意味欧洲战区全面开打。”唐启华介绍,就在百年前的8月7日,中国对所有交战国宣布保持局外中立。 [2] 

当时掌控政权的是袁世凯政府,而它选择中立的原因是,那时候中国有各国租借地,驻扎各国军队,如果打起来怎么办?袁世凯政府颁布若干条规则,禁止一战参战国在中国领土领空有任何交战行为。 [2] 

不过,袁世凯政府的中立目的并没有达到。就在一战开始后不久,日本借口与英国结盟,派军队进攻德国在中国租借地胶州湾,并且要在山东半岛借道。因为种种原因,袁世凯政府在当地划出一块交战区,中国就此被卷入一战战火。

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深受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

三个主要的协约国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虽然三国都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但结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