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袋鼠吊兰养殖方法

2023-06-09 05:08:55 互联网 未知

袋鼠吊兰养殖方法?

袋鼠花是一种寿命较短的植物,生长适温为18℃-28℃,越冬温度不得低于5℃。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5℃时,植株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止生长。生长需要阳光充沛,稍耐荫。喜肥。喜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繁殖方法

袋鼠花的繁殖方法为组培和分株,袋鼠花很难通过种子繁殖,商业种苗一般通过组培生产。组培生产出的植株常常表现为生长高度一致,花期花色基本相同,易于商品性生产和管理。由于袋鼠花具有分蘖性较强的特点,所以当植株生长过密时可以进行分株。分株时,根部切口需用800倍液的多菌灵或1000倍液的百菌清进行消毒。分株后浇透水,待新芽开始生长后进入常规管理。此繁殖方法可以保持母株当年开花,但繁殖系数低,分株后,植株恢复生长慢,不适于规模栽培。

栽培技术

光照

袋鼠花对光照敏感,如果夏秋季阳光直射时,叶会枯黄,甚至整株枯死。在冬季,由于阳光不强烈,可以让吊兰适当接受一些直射阳光。

温度

袋鼠花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在广东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温度都适宜吊兰的生长,但是如果冬季温度低于5-7℃时就要注意防寒保温。

浇水

袋鼠花喜水,在生长旺盛期要保持盆土完全湿润。在冬季休眠期,待盆土表面约一厘米深处干后才进行再次浇水。如果泥土太干,会导致叶丛暂时褪色,再次浇水后才恢复原色,而叶尖则可能永久地变成棕褐色,因而大大降低观赏价值。

袋鼠花也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所以在夏秋气候干燥时,要通过喷水等措施来增加植株周围的空气湿度,否则叶片顶端或边缘也可能出现枯焦。

施肥

对已开始长出小植株的吊兰,每半个月可以施一次以氮为主的追肥。

养护

袋鼠花室内培育应将盆株置于全天无阳光直射处,开花前可移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袋鼠花对低温较敏感,气温降至10℃以下叶色变黄,出现斑驳并脱落。忌暑热,夏季仍应放在室内,注意通风遮荫,经常保持湿润。浇水应本着“宁湿勿干”的原则,春秋干燥季节叶片水分蒸发旺盛,应增加浇水次数,但要注意不要过湿。12月至翌年1月,植株进入休眠期,为使来年花开繁茂,室温宜控制在14-16℃之间,并控制水分的供给,保持适当干燥。生长季节要注意保持高湿的环境,可采用喷雾法加湿,或经常用清水喷洒盆株及周围地面。但当花蕾上色或进入开花期,喷雾即应停止,否则叶片产生黄斑。生长旺盛期每1-2周施肥一次,并多加磷肥,以利花蕾的形成。袋鼠花较耐修剪,久不修剪开花部位上移,可在花后对其主侧枝进行轻短截,使之形成更多分枝。

病虫防治

袋鼠花的主要病害是黑斑病,这种病害传播很快,如不及时防治,可导致全株毁灭性灾害。可用1000倍液的百菌清进行防治,每10天喷雾1次,效果较好。

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根系的温床,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植物的长势,栽培袋鼠花的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及通气性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最好用泥炭土或腐叶土栽植,或用珍珠岩与泥炭土按不同比例混合的配制土,盆底用碎瓦片做好排水层,以利于排水。

水分袋鼠花为多肉植物,浇水需适量,宁少勿多。因不喜欢特干与过湿,一般栽种后浇一次透水,以后视土旱情况可每2周浇一次,夏季可4~5天浇一次,在高温炎热季节,空气较干燥,可用小型喷雾器定期向叶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梅雨季节与冬天要注意保持稍干的状态。若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叶面失去光泽且有大量叶片脱落现象,则可能是因浇水过多导致须根腐烂所引起,此时须把土球从盆中拿出,剪去腐烂的须根,盆土用较干的土相拌后重新栽植。

光照袋鼠花喜明亮光照,春秋两季可接受全光照,夏季则要求搭建荫棚,或搁放于北侧窗台上,至少要避免正午前后数小时的直射阳光。长期接受日照50%~60%生育最佳。因此,家养时不应放于较暗的客厅中,应放于光照较强的阳台上,否则容易引起落叶。经常在室外接受日照,可促进多开花。

温度袋鼠花性喜凉爽,生长适温为20℃~25℃,温度过高过低时都会影响其生长。在温暖的春秋季节,枝条可不停地抽枝长新叶;温度超过30℃时会出生长停滞现象,因此夏季低于10℃时进入休眠状态,应搬到室内越冬,且越冬室温不得低于5℃,否则易遭受冻害。

施肥袋鼠花对肥料的需求量视植株的生长状况而定。通常情况下,小苗移栽时,在盆土的1/3处加入20~30颗缓释有机复合肥颗粒,以后结合换盆再追埋一次有机肥。每季少施稀薄饼肥水或磷钾肥,能促进植株多开花。夏季植株停止生长和冬季休眠后,应停止施肥,以免造成肥害伤根。

随便看看